
我市煤焦化產業延伸項目——烏海黃河貝特瑞公司年產1萬噸中間相炭微球一期項目正緊張施工,預計今年年內可實現聯動試車。
9月14日,記者在千里山工業園區貝特瑞中間相炭微球項目區看到,該項目一期工程的生球車間、綜合樓主體框架結構都已完工,輔助用房、消防泵房等基礎設施正在進行土建施工。烏海黃河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萬噸中間相炭微球項目是天津市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內蒙古黃河能源科技集團共同總投資1億元,共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年產5000噸中間相炭微球項目于今年4月份開工建設,目前工程土建已經完工80%以上;設備已訂購80%以上,并且陸續進場準備安裝。
“一期項目預計9月底剩余土建工程全部完工,開始進行設備、工藝管道的安裝,到今年年底,工藝管道、設備及電氣儀表安裝能全部完成,進入單體聯動和試車階段。”項目經理石義民對記者說。
中間相炭微球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及導電性,已成為動力鋰電池主要的負極材料,廣泛應用于手機、數碼產品,航模、電動工具以及電動汽車等領域,是國家鼓勵類發展產業。
“該項目的建設契合了國家乃至全球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趨勢,產品市場需求量非常大,最主要的是企業生產出來的中間相炭微球產品合作方將全部回購,這樣就能夠保證產品銷路。”烏海黃河貝特瑞公司董事長馬文華說,“目前,生產1噸中間相炭微球的成本在1萬元左右,市場上的每噸中間相炭微球價格在3萬元,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好。”
生產中間相炭微球產品的主要原料為煤焦油深加工的下游產品——瀝青和洗油資源,一期5000噸中間相炭微球每年消耗瀝青、洗油分別達1.8萬噸、1700噸,而我市煤焦化企業盛產煤焦油。在千里山工業園區內,這個年產1萬噸中間相炭微球項目與專門從事煤焦油深加工的烏海寶化萬辰公司毗鄰而建,這既保證了項目生產原料的充分供應,大大降低了生產物流成本,又解決了烏海寶化萬辰公司煤制瀝青產品的銷路問題,進一步延長了我市煤焦化工產業鏈條。
“雙方合作的優勢是,我們具有原料和物流成本優勢,而貝特瑞可以說是亞洲最大的手機電池負極材料的加工廠,市場優勢特別好。”馬文華如是說。
今年以來,我市全力推動產業重構,積極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帶動傳統煤焦化產業延伸發展、高效發展,而中間相炭微球項目的落地建設,使我市的煤焦化工產業鏈又向前延伸一步,也將進一步豐富我市的煤焦化工產品。(記者 趙永強)